中美贸易谈判结束后,李成刚接受了央视采访。他提到“经过一天多的紧张讨论、建设性讨论”,实际上表明双方在谈判中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是表面维持了对话。他还提到“美方立场强硬”,暗示美国态度坚决,可能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中方则表示“坚定维护利益”,意味着中国也不愿意让步。最后他说“形成初步共识”,但这种共识更像是为了面子工程,因为实际谈判没有取得突破。

简单来说,这次谈判没有实质性成果,但双方可能会继续拖着“休战期”,接着谈。贝森特谈判后从地下车库离开,特朗普也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扬胜利,显示美方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李成刚给贝森特留了些面子,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通过加关税和科技出口限制等手段试图打击中国制造业,逼迫中国让步。他还希望与中国签署“战略协议”,要求中国改变经济体制以换取美国放松打压。然而六个月后,形势反转,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占据了优势。

例如,四月份特朗普掀起关税大战,导致华尔街股市大跌,随后他暂停了关税实施。十月,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结果美国产业界强烈反对,最终特朗普不得不收回决定。这表明特朗普政府政策缺乏连贯性,更多是情绪驱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