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赵燕菁,整理/李泽西】
最近几个月,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人士和学者开始炒作一个概念:“中国经济日本化”,甚至花旗银行现在也在“凑这个热闹”。他们认为,中国债务规模和房价平行上涨,以及经济和人口结构,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前的日本“如出一辙”,因此断言“结局会一样”。
有些国内学者和金融人士也附和这种说法,认为中国政府必须出手打压房价和债务增长。实际上,这些人不仅不够了解中国,也不够理解日本——中国经济的“病”也许和日本一样,但是否“结局会一样”,则取决于中国采用怎样的“处方”。
将中国经济比作“当年的日本”,提醒我们是时候重新认识一下,“当年的日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日本为何“失去了三十年”。
泡沫是好还是坏?
不论多少文章论证泡沫“不可持续”,但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房地产泡沫最大的时候也正是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候,日本的高科技和制造业都在那时达到巅峰。在1989年,全球市值前50的企业中有32个来自日本;2022年,日本的“独苗”本田也跌出了前50。
技术突破和商业创新高度依赖廉价的资本,所有资本都基于信用,对于日本这样资源稀缺的国家,信用只能来源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而当时日本房地产“估值高”,一方面意味着“泡沫”大,但另一方面也表示抵押品信用好,借贷成本非常低。正是有了廉价的资本支持,日本才有可能具有当时那样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 “中国经济日本化”?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