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特朗普强硬表示印度需支付25%的关税。然而,莫迪政府并未妥协,反而宣布不再等待8月1日的谈判截止日期,准备迎接20%-25%的关税,并提议将谈判推迟到9月。
欧盟和日本此前已向美国低头。欧盟迅速签署协议,同意支付15%的“保护费”;日本也承诺向美国投资数千亿以换取关税优惠。相比之下,印度坚持不认输,甚至表示能够承受临时关税,将贸易战变成了一场“谁先眨眼”的较量。
特朗普一边称印度为朋友,一边威胁加税,并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市场。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指出,印度总是试图保护本国产业,需要更多谈判来了解其野心。
美印谈判主要卡在农产品和乳制品上。美国希望进口转基因大豆、玉米,并取消对美国乳制品的限制。但印度认为农业关系到全国42%人口的生计,而乳制品涉及宗教禁忌,因此坚决不让步。尽管印度象征性地降低了威士忌和摩托车的关税,但在农业问题上寸步不让。美国对此感到不满,因为2024年印度对美顺差高达457亿美元,特朗普希望通过打开印度市场来平衡账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