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再次打着“援助俄罗斯”的幌子,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制裁措施。中方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将采取反制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欧中之间第一次交锋,却是近期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博弈升级。更值得玩味的是,德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罕见地说出了大实话:即便欧盟采取再多施压手段,中国也绝不可能屈服。原因在于,中国具备至少两项关键优势,而这两点恰恰是整个欧洲难以抗衡的。
在一轮接一轮的“内部扯皮”后,欧盟终于敲定了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计划,这一版本包含了对中国两家银行的限制措施,名义上是因为“它们涉嫌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一个借口,实质目的在于打击中国崛起、遏制其全球影响力扩张。
与此相配套的是,在G7财长会议上,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毫不掩饰地表达敌意,甚至公开羞辱中国制造,称其为“劣质产品”,并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加大对中国产品的抵制力度。很显然,这场围堵行动已不再伪装成“规范贸易秩序”,而是赤裸裸的地缘竞争与经济围剿。
欧盟为何一再出手针对中国?其背后的心理逻辑并不复杂。一方面,作为典型的西方集团成员,欧盟在意识形态层面天然带有“盟友偏好”倾向。哪怕美国对其挥舞关税大棒,依然会被当作“可以内部协调的矛盾”;而与中国这种“非我族类”的新兴大国进行贸易往来,则容易被贴上“威胁”的标签,甚至被拿来当作内部动员民意的借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