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塔、冯德莱恩将访华 欧洲“去风险”困局。2025年7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访问北京,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一同参加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这次访问不仅是外交礼节上的往来,更是多极化世界背景下欧洲内部矛盾和外部依赖交织的集中体现。冯德莱恩不仅要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还要应对欧洲自身在“去风险”口号下的现实困境。
峰会期间,欧盟意图通过贸易争端、乌克兰危机以及稀土管制等议题对中国施压,以期实现所谓的“平衡”关系。这种表面强硬实际上暴露出欧盟在追求战略自主与经济现实之间的深刻分歧。冯德莱恩提到的“去风险”不过是欧洲内部利益冲突的投射,一场自欺欺人的政治表演。而中国则以其特有的战略耐心,静待欧洲内部矛盾自行解决,从而在不确定性中重塑国际格局。
欧盟对华采取了一系列贸易措施,如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反补贴税,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反倾销措施,以及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形成统一的对华战线。法国的白兰地产业因反倾销税受损,意大利的葡萄酒商也面临同样困境,德国汽车巨头则深陷中国市场无法轻易割舍。这表明欧盟内部经济利益的巨大分化正在削弱冯德莱恩“去风险”的号召力。她的强硬姿态更多是欧洲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注定难以持久。
冯德莱恩试图将乌克兰危机与中欧关系捆绑,甚至推迟与中国签署气候行动联合声明,以此作为对华施压的筹码。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不为外部压力所动。这种将地缘政治冲突工具化的策略不仅未能动摇中国的原则底线,反而暴露了欧盟外交策略的空档与短视。在“去风险”的口号下,欧盟缺乏有效手段强制中国改变其既定立场,其外交努力显得脆弱无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