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今日热点头条资讯
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首页 > 更多... > 百姓天地

黄仁勋谈中国机器人热潮:小米比亚迪入局不意外,合作持开放态度

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举行的媒体会上对中国机器人产业表达了高度期待。这位全球AI芯片领军人物指出,中国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深厚积累、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先进的供应链体系,正在为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创造独特优势。他特别提到,即便小米或比亚迪未来推出惊艳的机器人产品也'不会感到意外',展现出对中国科技企业跨界创新的充分认可。

中国机器人产业具备三大核心优势

黄仁勋在分析中国机器人发展潜力时,着重强调了三个关键支撑点。首先是机电一体化领域的超群实力,这是机器人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门槛。中国在精密机械、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中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在3C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需求,为机器人提供了天然的'练兵场'。黄仁勋特别用'雇佣'这个词形容制造业与机器人的关系,暗示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将反向推动技术进步。

最具战略价值的是中国独特的供应链优势。黄仁勋将其称为'奇迹'的供应链体系,不仅包含复杂的供应商网络,更具备快速迭代的技术整合能力。这种'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的双重优势,使得中国在智能制造转型中占据先机。

开放合作态度背后的产业逻辑

面对是否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提问,黄仁勋的表态颇具深意。他强调'为所有获准合作的中国企业提供最优服务',这种表述既体现了商业合作的开放性,也透露出对技术合规性的重视。特别提及宇树科技等新兴企业,反映出英伟达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合作策略。

值得玩味的是,黄仁勋特意列举小米、比亚迪作为潜在创新者案例。这两家企业分别代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力量,其共同特点是具备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场景落地经验。这种跨界可能性预示着机器人产业正进入'定义权争夺'的新阶段,传统专业厂商与跨界巨头的竞合将重塑行业格局。

AI驱动下的制造业革命前瞻

黄仁勋预测,未来十年工厂将由软件和AI主导,这实际上勾勒出机器人产业的演进路径。第一阶段是实现单体设备的智能化,当前工业机器人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是群体协作智能化,需要5G、边缘计算等技术支撑;第三阶段则是全产业链自主决策,这正是英伟达着力布局的AI工厂愿景。

中国供应链在这轮变革中面临双重机遇:既可以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现有制造效率,又能培育出新的智能装备产业。黄仁勋提到的'AI指挥机器人团队与人协作'场景,恰恰是中国制造业'渐进式自动化'转型的理想路径,避免了西方'机器换人'的激进模式带来的社会成本。

结语

黄仁勋的发言折射出全球科技领袖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新评估。不同于过往对'低成本制造'的刻板印象,国际社会开始正视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性优势。随着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庞大的应用场景、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活跃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独特的'机器人发展范式'。这场由技术驱动、场景牵引、供应链支撑的产业变革,或将改写全球智能制造竞争格局。

【以上内容转自“极客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极客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就收购Arm发布致员工信
  • 英伟达CEO黄仁勋:量子计算机可能需要20年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 编辑:fjq4191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