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处于垄断地位,为何国企普遍不赚钱? 从资源霸权到技术霸权!稀土垄断却难赚钱:中国“工业维生素”为何沦为资本弃子?
2025年6月,中国稀土行业五大龙头财报显示,北方稀土净利暴跌57.6%,中国稀土、广晟有色亏损近3亿元,仅厦门钨业凭借钨钼业务保持盈利。作为全球稀土储量和产量的双料冠军,中国稀土企业却深陷“量大利薄”的困局。这场战略资源与资本回报的错配背后,暗藏着哪些致命症结?
供需失衡是问题之一。产能过剩与低价内卷形成恶性循环。2024年稀土开采配额增至27万吨,加上缅甸进口稀土占国内总需求的92%,导致全球供应过剩,价格暴跌。氧化镨钕均价跌至39.31万元/吨,同比下跌26%;氧化铽跌至576万元/吨,同比下跌37.6%。企业为摊薄成本继续扩产,北方稀土库存激增78%至16.5万吨,存货价值占比总资产达35.2%,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怪圈。
内部价格战也是重要因素。六大稀土集团本应形成价格联盟,但地方利益博弈导致内耗。中小企业通过走私和灰色渠道低价倾销,倒逼龙头企业跟风降价,氧化镝价格被国际买家压至183万元/吨,仅为历史高点的30%。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