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今日热点头条资讯
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首页 > 新闻

伊以局势将会如何演变?短促激战还是大国调停后的冷战循环?

以色列对伊朗的突袭虽令人猝不及防,却又早有端倪。从内塔尼亚胡政府一贯的强硬风格,到伊朗核计划带来的切身威胁,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更像是精心筹备已久的落地动作,只待时机成熟便闪电出击。

一、谁在导演这场战争?

首先是以色列自己。

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可以归纳为三个核心:

1.阻断伊朗核武进程,排除生存风险。

国际原子能机构6月12日的最新报告已将伊朗列入“违反核不扩散义务”名单,目前其已储备400公斤60%丰度的浓缩铀,距离制造核弹仅一步之遥。以色列的判断是:伊朗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数日内”就能造出原型核武器。因此,以军重点打击了纳坦兹浓缩铀基地,并暗杀了伊朗重要核科学家马赫迪·塔赫兰奇,意在从“软硬两端”摧毁其核发展基础。

2.拦截美伊谈判的可能成果,防止伊朗“脱困”。

美伊第六轮核协议会谈原定于6月15日在阿曼重启。以色列方面普遍担心美国会在谈判中对伊朗让步,比如允许其保留低丰度浓缩铀。这类妥协将严重冲击以色列的地区战略安全感。

3.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危机转移。

6月12日,以色列议会刚刚进行了一场不信任投票,内塔尼亚胡虽侥幸过关,但支持率已跌入谷底。对外发动战争,历来是政客稳住权力的“常规套路”。此前在加沙方向,以军虽重创哈马斯和真主党,但根源未除。而这一次,直接出手伊朗本土,意图斩断哈马斯的“生命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来源:头条 编辑: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